撰寫碩博士論文的目的,不僅是完成學位,更是為所屬學術領域作出具體貢獻。儘管不同領域的研究方式與寫作習慣各異,但各大學對論文的評估標準卻有高度共通性。理解這些標準,是撰寫出具說服力與影響力學位論文的第一步。
一、大學與審查委員的評分重點
多數大學在論文審查階段,會提供審查委員一份標準評量清單,協助他們在閱讀學位論文時,從下列幾個關鍵面向進行審查:
- • 對相關領域文獻的理解與掌握
- • 對文獻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 • 對研究主題的明確定義與深入分析
- • 研究結果的完整呈現與合理解釋
- • 結論與研究發現之間的關聯性
- • 高品質的寫作與表達能力
- • 對該領域知識的具體貢獻
其中,最後一點「對知識的貢獻」在博士論文中尤為關鍵。審查委員常被問及:該論文是否對某一學術領域做出了實質性的原創貢獻。若能在研究初期就對照這些標準規劃研究架構,將更有助於論文的順利完成與通過審查。
二、Holbrook 等人的研究發現
Holbrook 等人(2004)分析了三所大學共 301 份博士論文的 803 份審查報告,歸納出高品質與低品質論文的典型特徵。此研究提供了具體的參照架構,有助於博士生檢視自身論文的強弱項。 以下為該研究所整理之對照特徵:
高品質博士論文特徵
- • 標題明確,反映論文焦點與主張
- • 選擇具學術意義與實質影響力的研究問題
- • 對研究目標有清晰陳述
- • 在現有知識基礎上取得實質進展
- • 探究路線系統一致,內容間有良好銜接與鋪陳
- • 段落與章節間有清晰標示與邏輯連貫性
- • 文獻回顧具批判性,能指出研究動機與方法選擇依據
- • 方法論討論平衡,能合理建構基本假設
- • 研究設計與樣本挑選清楚,具回應研究問題的能力
- • 使用充分證據建構平衡且深入的論點
- • 展現進階分析能力,證據鏈清晰
- • 討論嚴謹、結論合理,對研究貢獻的主張明確
- • 關鍵概念定義一致、運用連貫
- • 寫作準確、簡潔、具文采
- • 全文經過充分校對,無錯字與版面疏失
低品質博士論文特徵
- • 標題模糊,論點難辨
- • 研究問題瑣碎或缺乏動機
- • 研究目標未明確陳述
- • 對文獻掌握不足、使用過時或不具權威文獻
- • 文獻回顧僅為流水帳,無詮釋與批判性
- • 缺乏明確研究架構,論述跳躍、邏輯鬆散
- • 概念或理論框架模糊,無清楚定義
- • 對方法選擇與限制的認知不清
- • 樣本策略與資料分析說明不足
- • 推論過度或過度簡化,分析流於表面
- • 結論缺乏立論依據,無法支持研究主張
- • 寫作冗長、語句重複,概念混淆
- • 拼字與語法錯誤頻繁,格式混亂
- • 引用錯誤、不一致或不完整
- • 缺乏批判性自我反思與限制探討
三、以審查標準為起點:以終為始的論文規劃
Holbrook 的研究強調了一個重要策略:在論文開始撰寫之前,就該「以終為始」,預測審查委員將如何閱讀與評估你的作品。
你不只是為了交出一篇合格論文,而是為了創造一份能對話、能被引用、能影響學界的研究成果。從一開始就明確聚焦研究問題、建立清晰的邏輯架構、養成良好的寫作與編輯習慣,才是寫出高品質博士論文的關鍵。
閱後觀點思考
檢視你的論文:有哪些特質符合「高品質論文」?又有哪些還停留在「低品質特徵」?深度自評,找出優化重點。
關聯閱讀
課程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