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論文寫作的社會與文化背景(綜論)|貝塔語測
碩博士論文寫作的社會與文化背景(綜論)

Facebook  Facebook  
思考碩博士論文寫作的一個有用方式是審視其論文撰寫的社會與文化背景。這包含以下因素: 
• 論文的背景設定 
• 論文的焦點與觀點 
• 論文的目的 
• 論文的預期讀者,他們在閱讀文本時的角色和目的
• 論文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 
• 對論文的期望、慣例和規範 
• 碩博士論文的作者會與讀者分享背景知識、價值觀與理解,包括對讀者來說重要和不重要的內容
• 論文與其他論文的關係
上述的每一點都很重要,因為它們全都會以某種方式影響著論文及其寫作方式。通常,這些問題是學校教授都會理解的,但學生卻未必。其中包含在特定研究領域中秉持的價值觀與期望、碩博士論文寫作的目標讀者,以及不同探究層次的不同期待。我們發現,在開始撰寫碩博士論文之前以及查看實際論文的範例之前,考慮這些因素會很有用。以下將依序討論每個層面。
碩博士論文的背景設定
碩博士論文的背景設定包括撰寫論文所在的大學類型和研究層次。這可能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也可能是一所對於不同類型的工作和不同類型的研究項目更加重視的科技大學。該論文可能是為了榮譽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而撰寫,這對於論文中所報告的廣度和深度上會有著重要影響。
另一重要問題是論文是屬於哪種研究領域類型,亦即所寫的是按照Becherand Trowler(2001)所稱的「硬性」或「軟性」學科、「純」或「應用」學科,還是一個「匯聚」或「分歧」的研究領域。這對於理解在特定研究領域中優先考慮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研究觀點具有重大意義。例如,考慮該學科領域中的學術人員是否具有相同的基本意識形態、判斷和價值觀(匯聚的研究領域),或者他們的研究觀點是否來自其他的學科領域(分歧的研究領域),都是很有幫助的。重要的是必須考慮在特定的研究領域中,怎樣才會被視為「研究」,以及這在多大程度上對碩博士論文中能「說和做」的內容產生影響。這些全都有助於把碩博士論文置於其特定的學術環境中,並彰顯出在該學科領域中可能由學術人員共享但未公開表達的價值體系。
碩博士論文的研究觀點、題目與目的
另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研究項目的研究觀點和主題,以及這對於碩博士論文寫作方式的影響程度。例如它是量化或質化的研究,或「混合方法」研究的例子,以及這些觀點暗示哪些特定的假設?這包括在論文中可以提出什麼樣的主張,以及不能提出哪些主張。
依序考量研究及論文的實際目的也很重要。例如,目的可能是回答提問、解決問題或證明某事,同時為自己的研究領域貢獻知識。目的或許同樣是為了展現對特有主題的知識和理解;展示特定的技能;說服讀者;以及在更進階的層次上「進入某一特定研究領域」。在這種寫作中,學生通常不僅需要回答研究問題,還必須「展示他們所知道的」。
碩博士論文的讀者
進一步需考慮的問題是碩博士論文的目標讀者、讀者在閱讀論文時的角色和目的、讀者對所讀到的內容會如何反應,以及他們會用來評估論文的標準。例如,所寫論文是針對該領域中的學術人員、審查委員,還是論文的指導教授?在判斷論文是否符合該特定研究領域的規範時,誰的意見最為重要?
碩博士論文一般都是針對一位或多位審查委員來寫。在某些情況下,學生的指導教授可能是學生的審查委員之一,而在其他情況下或許不是。假如指導教授非審查委員之一,則他就會是論文的次要而非主要讀者。「主要」和「次要」讀者之間的這種區別很重要,但對學生來說通常較難體認這部分。在碩博士論文寫作中,最終對學生作品的品質做出評判的是主要讀者,而不是次要讀者。正如 KamlerandThreadgold(1997, p. 53)所指出,在學術圈內,主導或「主要」的讀者「比其他讀者(諸如朋友、學習輔導員或任何會看到學生論文的人)更重要」。因此,重要的是要考慮專家──論文的「全能讀者」,他們能接受或否決該寫作是否與標的論述社群的慣例相符(Johns, 1990),以及他們將會如何閱讀他們的論文。
作者與讀者在碩博士論文上的關係
碩博士論文的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關係是另一個重要問題,這將影響文本中要說的內容以及表達方式。這種關係通常與其他學術文本(如研究文章和會議報告)的關係有所不同。例如,碩博士論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新手寫給專家看」,而研究文章的作者普遍都是「專家寫給專家看」。對於研究生來說,會議報告則常是兩者的混合。
碩博士論文寫作的背景知識、價值觀和理解
另一個重點是,碩博士論文的作者與主要讀者(審查委員)假定會共有的背景知識、價值觀和理解,對讀者重要和不重要的是什麼。這會影響論文該含有多少的「知識展現」、學生應該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知道什麼展示出來」,以及論文應該解決哪些問題、可以跨越哪些界限及如何做到這一點。
論述社群的期望與碩博士論文寫作
考慮碩博士論文的普遍期待與慣例,還有特定研究領域特有的期待、慣例和規範也很重要。這包括碩博士論文一般是如何組織,以及這在特定研究主題和種類上會如何變動。 
接下來的問題是碩博士論文的每個章節通常應包含哪些內容,以及在這方面允許的變化程度。進一步的事項是,在特定的研究領域所要求的批判性分析程度,以及對於研究所預期的原創性與「貢獻知識」度。
與其他文本的關係
最後一個重點是碩博士論文與其他文本(如專題論著、期刊文章和研究報告)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自己所寫內容和別人在該主題的相關著作,學生預期會怎樣展示其間的關係。這包括如何使用其他文本來支持自己提出的論點、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文本借用」之間的差異(Bloch,2018年),以及報告和剽竊之間的差異。

關聯閱讀
課程推薦
文章分類:閱讀寫作新鮮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