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的大量客製化VS數位內容的大量客製化|貝塔語測
PC的大量客製化VS數位內容的大量客製化

Facebook  Facebook  
林教授,您好!
讀完本書第三章的精彩內容後,讓我對於網路經濟體系的一些新的法則與理論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教授對於實例的舉證也都讓讀者很容易理解,其中唯一讓我有點疑問的例子是在3.3.2小節中提到網路經濟體系下的新產品特性之一的「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這個特性,書中舉的例子是DELL電腦公司,同時大量採購PC的基本零組件,而利用所謂的組裝精靈(Configurator),以類似「堆積木」的方式來幫消費者快速、正確地組合各種量身訂製、不同配備的PC‧
我的疑問是:相對於其他數位化產品,如軟體、數位化的音樂、電影、新聞等,可以透過Internet大量地以極低成本傳送給各種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而PC它實際上是一種實體產品,或許DELL的組裝精靈可以幫助公司大量的收集到各式各樣不同規格的需求,但我想要將如此多樣的特殊規格實際大量組裝出來的成本應該會遠大於大量生產單一規格的產品才是,DELL公司是要如何兼顧大量、客製化的同時達到低成本的規模經濟呢?
懇請教授指點迷津,感謝!!

讀者 程良彰 敬上

2009-10-21 13:01:52

版主回覆: (公開回覆)

DELL組裝各種不同規格的PC,例如硬碟大小、CPU的大小、光碟機的種類......等等,但無論如何這些零件即使有好幾種不同的規格,但對DELL來說也是非常大量的採購,因此它的量一定是大到可達到低成本的規模經濟,而它的成功只是它發明了PC的組裝精靈專家系統,能夠在顧客許可的時間內快速的檢查訂單與組裝是否正確,這在過去是需要很多的工程師花好幾天的時間且組裝跟訂單的錯誤率高達三、四成,DELL有了這個專家系統的發明才可以達到大量的客製化。當然數位內容的大量客製化就更容易達成了,例如我有兩百則記者採訪的新聞,我就可以根據閱讀者所填寫的不同需求問卷,將此組裝成三十萬種不同內容的新聞。
文章分類:回應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