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的低成本與差異化競爭策略之成功條件討論(資訊管理第五章)|貝塔語測
波特的低成本與差異化競爭策略之成功條件討論(資訊管理第五章)

Facebook  Facebook  
老師您好, 想請教有關波特的一般性競爭策略問題.

1.書中所提的成本領導策略, 是將公司的成本降得比競爭對手更低;
使其在相同的產品價值上, 訂價可以比競爭對手更低。可是在低價競爭之下就很難有高的報酬率而且很容易被模仿;請問老師,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此策略是不是並不適用於每一家公司?採取這種策略的公司需具備那些條件才能容易成功?

2.公司採取差異化策略,往往必須投入較高成本,才能建立本身特色,而所得到的結果可能會是:差異化產品與低成本產品做比較,前者價格高出後者甚多時,顧客就有可能捨棄差異化產品;我的問題是,成本領導的低價策略與差異化所產生的高價,皆是波特用來反制五力的方法,然此兩種策略會不會有些矛盾?

謝謝老師釋疑

讀者 姜銘森 ^_^.

---------------------------------------------------------------------------------------------------------------------------------------------------------

版主回覆:

基本上,要達到成本領導的公司必須要具備下列的條件:

1.要有足夠的規模經濟 2.要有非常有效率的Supply chain來降低整個產品的總成本,此外尚包括了需要其專屬獨特的知識與技術,獨有的外部合作關係與策略聯盟與其長久累積的經驗,也就是所謂的學習曲線。以上這些因素都可以降低成本,如果你是一個中小公司,沒有非常有效的產銷存管理流程,也沒有外部優秀低成本的供應商與通路商,規模經濟也小,當然無法與擁有上述條件的大公司打成本戰。

其次,差異化策略的投資本來就有其風險,根據學者Callon(1996)差異化策略有下列幾個重要問題與困難:
(1)差異化的錯誤設計:亦即,「你認為這種差異很重要,但顧客不認為」。
(2)差異化不明顯:顧客判別不出,無法產生差異化的認知。
(3)差異化價值的高估:價格訂得過高,顧客認為不划算。
(4)差異化成本的低估:低估了差異化所造成的投資成本。
(5)差異化價值的過時:忽視顧客對產品價值看法的改變,原先有價值的差異化,現在已經沒有價值了。
(6)差異化太容易模仿:所創造出來的差異化,因其差異化來源太少,太過容易被對手模仿、跟進、甚至超越。
對IT而言,尤其是上述的(5)(6)點更應注意,因為EC/IT很容易模仿,例如現在所有的電子書籍零售商,其功能都與Amazon相差無幾,因此如何配合上述(6)所提出的,增加差異化的許多不同來源,形成互補資產,或利用不斷的創新,永遠跑在前面,都是必須思考的方向。
文章分類:推薦必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