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寬鬆貨幣政策|貝塔語測
談寬鬆貨幣政策

Facebook  Facebook  
 

    本月似乎是各國政府實施貨幣政策的高峰期,位於歐債風暴中心的歐洲央行於7月初決議降息1碼至0.75%,並把存款利率降至0%,而於周遭的英國央行則決定再擴大50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計劃,且遠在亞洲的中國人民銀行也宣佈,自76日起調降存貸基準利率,存款基準利率調降0.25%3%,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調降0.31%6%,距離上一次中國人民銀行調降各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也不過1個月的光景。

  從歐洲央行的動作來看,歐元區即使在歐債問題的處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共識,但近期實體經濟的表現上,卻未能有所改善,包括歐元區失業率上升到11.1%的歷史新高,且經濟信心指數降到兩年半的新低,而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產值也連續五個月出現萎縮的情形,於此時推出新的貨幣政策,筆者認為,穩定市場信心層面將遠大於政策效果;而英國央行在歐洲央行宣布降息前,同時宣布進一步實施「數量化寬鬆政策」,將於未來四個月內增購500億英鎊的公債及公司債,總金額達到3,750億英鎊,以刺激銀行貸款,促進經濟成長。不論歐洲央行或是英國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確實已顯露出未來歐元區的經濟走向:陷入停滯且可能衰退的危機。

  於歐債危機發生後,一直被譽為下一波成長動能的中國大陸,如今亦陷入了經濟下行風險,一方面是歐債危機處理的延宕,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和消費信心恢復的力道,且美國經濟成長遲緩,以上皆導致中國出口的疲弱,過去帶動中國經濟成長動能之一的製造業,觀察大陸官方公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降至50.2,持續創下今年新低,經濟前景確實堪憂。

  刺激內需方案的部分,其效果並不顯著,筆者認為仍是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疑慮,民眾仍希望將現金存入銀行,減少消費和投資的支出;此次利率的調降,很顯然是要降低民眾的存款誘因,把錢逼出來藉以大幅刺激消費和投資,但另一方面,大陸中央卻又不得不調控房市泡沫的問題,從西班牙等歐陸國家的前車之鑑,房地產價格泡沫的衝擊是難以抵抗的傷害。也因此,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減緩,無疑是陷入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一方面要鼓勵消費而實施寬鬆政策,但又要抑制房市泡沫的危險,加上出口成長遲緩,能夠帶動經濟成長的基石-包括刺激出口和提升內需,兩者在短期之間是已經無法支撐起中國大陸所需的經濟動能。

  看到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都相繼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緊接著就是美國QE3的實施與否,將會是未來市場的重要焦點。就筆者的看法,QE3的實施機會將不高,即便是目前失業率仍無有效改善,且製造業和零售表現都並無明顯看出向上成長之趨勢,但就先前延長"扭轉操作策略(Operation Twist, 出售短期債券並購入長期債券,以維持長期利率在低檔)"至年底的動機來看,短期間要再進一步量化寬鬆的可能性並不是太高,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場上並不缺乏流動性,但低利率環境並沒有吸引民眾增加消費和企業投資意願,反而更是保留現金。

  近期以來美國平均失業率的改善情況也陷入停滯,工廠生產及消費者信心亦雙雙下滑,面對此情形,美國政府必須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經濟緩慢走向復甦成長的趨勢,過度使用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即便刺激的短期的財富消費,但長期而言,如何收回流動性,加上年底美國政府又要重新面對財政支出削減的問題,過多短期政策不僅缺乏成效,更使未來美國政府所能運用之經濟刺激方案變得更難以推動。

  面對到全球經濟復甦力道減緩之情勢,各國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將經濟重新步入正軌,如同先前所說,市場上並不缺乏流動性,金融體系更是顯露出資金無處可去之情況;即便如此,筆者認為,雖然如今所提出的寬鬆貨幣政策,皆是以穩定市場信心為主,政策實質效果為輔,且仍要注意到,每一次的量化寬鬆,其所預期達成的效果是逐漸降低的。但可以看到的是,先前所實行相關經濟刺激方案確實有所幫助,只是經濟並無預期中快速增長,反而是陷入緩慢恢復,這是市場所料想不到的事,一連串重大危機持續衝擊經濟復甦,政府只能更有耐心的掌舵,且轉以改善就業為主要訴求,而不是推動刺激消費,在經濟前景仍未明朗的情況下,短期政策如減稅、寬鬆貨幣等,皆不如擴大基礎建設、運用財政支援就業計畫的長期效果,藉以抵銷經濟低迷所造成之衝擊及壓力。

文章分類:閱讀財金新視野
下一篇:希臘選後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