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中國人民銀行將提供台灣金融體系充沛的人民幣來源,人民幣於兩岸市場上將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動性,且回收無虞;其次,隨著兩岸貿易與金融往來日益頻繁,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將降低台幣與人民幣之間的換匯風險與換匯成本,將更有利於彼此投資、貿易與發行人民幣計價商品。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對兩岸經貿的影響主要有四:第一,對區域發展來看,增加兩岸市場貿易報價及支付幣別的選擇,兩岸(含東盟)匯兌不再完全依賴美元作為媒介,將有利於大中華區及整體亞洲新興國家的貿易與投資。第二,對台灣企業而言,整體資金調度成本降低,有利台灣作為企業資金調度中心,擴大台灣成為區域營運總部(中心)之基石。第三,對台灣個人來說,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將增加其投資組合中的可投資標的,強化其資產配置選擇。最後,台灣在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下,將增加在台發展人民幣業務的機會,使台灣可望成為全球繼香港之後的第二個境外市場中心。
所謂人民幣境外(離岸)市場,意指在中國境外從事人民幣相關業務的市場;目前於國際市場上,僅有香港充分符合這樣的條件。從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相關政策來看,從2003年11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在香港提供RMB清算業務開始,於2004年香港銀行開始為當地居民提供RMB存款等服務,開創了離岸使用的先河,而2009年7月又是一重大發展-提供上海、廣州、深圳、東莞及珠海等五個內地試點地區,與香港、澳門及東盟各國指定之境外地區進行RMB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業務,亦開展RMB商品於金融市場上的流通,以增強RMB的回流機制;近期,2011年8月開始,RMB貿易結算已從試點業務方式突破,RMB貿易結算範圍擴大至全大陸地區。
就成效面來看,香港人民幣離岸(境外)市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自香港人民幣清算平台的參與金融機構已達187家,其中有165家是海外銀行的分支機構以及大陸銀行的海外分行,並成為覆蓋達30多個國家的結算網路;而人民幣相關金融產品的發行,包括人民幣債券,2011年發行量已成長到1,079億元,其他相關財富管理商品從2010年開始發展,已增加大陸市場的可投資標的,其中包括協助資金回流投資大陸債券市場。在以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為清算中心下,確實成功引進了人民幣直接投資大陸的機會,2011年已有907億元的投資金額;另一方面,2012年1月,香港的人民存款額度為5,759.6億元,約占總存款的10%,僅次港幣及美元,RMB已確實成香港市場流通的第三大貨幣。
至於台灣市場是否有和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條件?首先就經濟面來看,兩岸貿易、旅遊及投資往來日益密切,從兩岸年貿易總額已超過1,500億美元的情形來看,已經可確認人民幣市場供需條件之成熟,另外台灣整體市場與新加坡相比,產業地位不僅較為豐富多元,在亞洲及大中華區亦有更為綿密的經貿網絡。
若台灣能成為繼香港之後第二個人民幣境外市場,在籌資面上,將可降低台商於海外市場籌資之難度,其中包括發行人民幣點心債券就不用再遠赴香港;而金融面部分,發展以人民計價之金融商品將可滿足個人、法人企業投資、避險等金融需求,最後在產業部分,將更促進兩岸經貿交流的活絡度,同時將更有利於台灣企業南進策略之發展,特別是大陸與東南亞市場之間已存在著東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台灣市場若能藉由貨幣清算機制而順利參與其中,對於台資企業來說,投資大陸與投資東南亞市場將減少換匯成本,同時亦降低換匯之風險;也就是說,兩岸建立人民幣貨幣清算機制將有助於台商連結大陸、台灣、東南亞市場的經貿網絡。
目前,人民幣與新台幣於現鈔清算機制上已有進展,但中國人民銀行與台灣央行在兩岸貨幣之間的供給上仍需要兩岸清算機制進行直接報價,以確保貨幣往來之流動。未來,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發展,將影響台灣金融市場的走向;台灣市場若能順利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就是朝向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更近一步,同時也可望提升新台幣國際化程度,而國際資金亦將在此清算機制下於台灣市場有更多元充沛的流動性。對於台灣金融市場而言,不論是發展成亞太經貿中心,抑或是向大中華區籌資重鎮發展的區域金融角色,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