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民幣背景下的兩岸金融合作(二)|貝塔語測
當今人民幣背景下的兩岸金融合作(二)

Facebook  Facebook  
 

        由於當前網際網路的發達,大舉帶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在網路購物這塊,潛在商機龐大。若能多方面建構兩岸電子金流服務平台,除可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向大陸企業及民眾行銷商品,建立台灣品牌的知名度外,也可提升大陸企業及民眾採購台灣商品的意願及便利性,並進而爭取大陸網購的商機。

  不久前,台灣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才剛與中國銀聯合作,率先開通「銀聯線上支付」網路刷卡業務,讓大陸銀聯持卡人得以更便利與更安全的支付方式購買台灣優良商品,同時也擴大銀聯卡在台使用的範圍,而這些都是兩岸網路金融平台建構效益的具體呈現。

  而在兩岸金融持續的合作交流下,雙方對彼此的金融技術操作及管理知識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針對金融技術人才及專業師資培訓開展,兩岸可定期開設培訓班,並推動金融專業證照相互認證,或合作設立專門合格之管理機構,以解決現階段兩岸金融專業證照無法互通、人才無法充分流動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大陸已規劃成立國家中小企業銀行以便加強對民間中小企業融資;同時,大陸官方亦撥款擴大建立再擔保基金規模,已加強中小企業的融資保證,協助民間中小企業的發展。而台灣在此方面擁有極為豐富的經驗,包括台灣政府建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之相關政策及台灣銀行業長期融資中小企業之實務經驗。

  因此,利用台灣過往豐富的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協助中國大陸建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對於欲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之大陸當局即目前仍偏重於放貸國營企業與基礎建設之大陸銀行業者,將有著極為正面的幫助。

  另外,兩岸金融業的深入合作仍需要仰賴資訊溝通平台,其中最重要的為聯合徵信資訊相互分享。大陸聯合徵信制度正在蓬勃發展,而台灣聯徵制度建立已久,其完善程度頗受世界好評,但基於客戶資料保密與外銀對台商客戶風險管理應集中在台北等因素考量,均未同意將聯合徵信中心資料提供外銀海外分行使用。

  面對此一資訊交流難題,兩岸可以共同出資設立另一個聯徵資訊交流平台;雙方聯徵中心可事先過濾敏感資料,並採使用者付費原則,互通徵信資訊。此外,或許可針對徵信制度建立輔助系統,用來銜接兩岸不同徵信系統所產生之落差;或者引進國際的徵信準則,在相同標準的前提下給予兩岸徵信系統明確的衡量標準,並制度個人資料保護的相關規範,如此一來,相信雙方銀行業都能從中獲得益處。

  而目前大陸總體經濟規模高速成長及擴大,並未隱含著內部結構即是穩定發展。例如,大陸銀行業的發展極為蓬勃,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諸多專家學者卻指出,私底下未爆出的壞帳問題可能引導大陸經濟出現硬著陸,嚴重者,可能導致全球產生另一波的金融危機。而隨著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簽署,兩岸經濟互動往來越加頻繁,連帶也導致兩岸景氣連動現象更為明顯。大陸經濟些微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台灣經濟劇烈的起伏。

  因此,在面對兩岸景氣連動加深的當下,為避免由兩岸金融危機引發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發生,兩岸主管機關應審慎考量,推動金融預警及金融防火牆系統的建置,嚴密監控未來可能發生的金融問題,並有效掌握各類金融資訊;尤有甚者,建立各項金融預警指標,確實評估兩岸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並在問題浮現初期,立即處理並拒絕擴散,以減輕兩岸因金融事件可能引發的連鎖性衝擊。

  而兩岸資本市場各有特色,彼此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例如,上海及深圳市場近年來雖然交易十分熱絡,但重心卻仍停留傳統製造業或採掘業上,而台灣證券市場則普遍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因此,兩岸企業或可依產業互補性分別在兩地掛牌,以收群聚之效。

  此外,為進一步活絡兩岸資本市場提升國際能見度,兩岸也可共同建構兩岸投資平台。由台灣證券交易所和大陸上海或深圳證券交易所合作,雙方各別精選50檔代表性股票,以第二上市或發行存託憑證方式互相掛牌。此一作法除可連結兩岸資本市場,增加兩岸投資大眾的選擇標的外,還可擴增證券經紀商的經紀業務範圍,從而提高獲利來源。更近一步地,或可吸引外資的投入,提升兩岸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其他資本市場合作的面向除主要的證券及債券市場商品開發外,還可進一步延伸至其他金融商品、人才、與資訊等方面的交流。

文章分類:客座專家實務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