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驗:人口結構變遷的對策(二)|貝塔語測
日本經驗:人口結構變遷的對策(二)

Facebook  Facebook  
 

      在先前提到,在人口不斷減少的社會,對於整體經濟社會的勞動力是有嚴重影響的;在此同時,面對潛在的社會保障負擔,也因經濟成長受到勞動力投入萎縮而漸漸趨緩、停滯,造成社會保障給付總額占整體GDP的比重持續上升。因此,面對人口不斷減少的狀況,首先即是要針對少子化的問題提出對策,也就是找出提高總生育率的可能性。

  根據統計分析資料的顯示,當整體經濟社會提供更多生活安定化的因素,對於總生育率的提升是相當有幫助的,也就是說,總生育率和生活安定化因素是呈現正相關的;至於生活安定化因素的部分,包括政府對於家庭所給予之福利政策支出,像育嬰、兒童津貼等,另外還涵蓋女性就業率等等。放眼國際,如瑞典、法國、荷蘭等,同時也面對到社會結構高齡化和社會保障負擔增加的問題,但其總生育率在近年來已獲得明顯及提升。歸納其原因,總生育率復甦的國家都有友善女性就業的服務與政策。如瑞典,提供完整的育兒制度,使女性就業率高,進而提升總生育率;荷蘭則是保障女性打工權益,促使女性就業增多,總生育率也逐漸回復;而法國從1990年代開始,便加強提供兼顧就業與育兒之友善條件,像1990年設立針對育兒媽媽的就業支援制度、94年擴充育嬰休假制度、95年擴大育嬰休假的所得保障等,在1995年後,其總生育率趨勢線便從下滑轉為上升。

  反觀日本,在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的情形下,自1990年代便開始著手執行因應少子化的相關對策,但一直到現在卻未出現顯著的改善。分析其原因,經濟社會的因素仍為其主要之障礙,年輕人的受雇情形仍不安定,產後女性的離職率仍高達六成以上;此外,從1975年代至2010年之間,2039歲的女性人口減少近15%,而受到1970年代以後的少子化影響,預計在2010年至2025年間,2039歲女性將更減少20%。而針對社會安全給付的部分,從社會安全給付金額占GDP之比率來看,多數資源仍投入於高齡化階層為主,導致年輕階層在失業、活絡勞動力、家庭、生育補助上,其所獲得的支援皆低於國際間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統計平均值;也因此強化現有的社會安全制度,包括就業支援、育兒支援等,可說是當務之急,若能滿足國民對於生育條件的需求,便可減緩人口減少、社會階層高齡化的速度。

  除了少子化問題有待解決外,針對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可發現人口老齡化是造成日本勞動參與率的降低原因之一,因此若能促進高齡人口與女性的就業意願,便可緩和勞動力人口減少的趨勢,進而帶動經濟的提升、間接強化社會經濟條件對於生育率提升的有利因素。從1970年代起,日本政府便開始推動各種退休延長政策,其中包括企業必須執行雇用就業者至65歲之義務,同時亦規劃將老人年金的發放年齡從現行65歲作進一步調高的政策,把促進高齡者雇用作為今後的課題。

  除此之外,擴大女性就業的空間仍很大,以育兒期的女性為例,「想工作而沒有工作的女性」約有600萬人,若能將未滿45歲的「想工作而沒有工作的女性」-267萬人促進就業,日本家庭所得就會增加3.9兆至9.9兆日圓。然而,為了因應女性面對育兒、家庭等重責,在長時間勞動下,如何平衡工作與育兒這難以兼顧的問題,其女性正職就業者的工作方式需要更詳實的規劃,特別是在大都市圈,其相關的托兒服務不足,這使得育兒期的女性更無法放心就職,同時也間接影響就業中的女性工作者之生育意願。因此,為了擴大女性就業,必須改變「日本的工作方式」,大幅擴充各項育兒支援服務。

  針對社會保障資源,大部分集中於高齡階層的問題,且預計至2015年的社會負擔會增加2.7兆日圓左右;也因為如此,政府已開始對於社會保障部分進行改革,例如高齡者在醫療成本上,7074歲的自費比率從1成提高至2成,而在照護部分,則針對其負擔能力的差異,從1成的負擔提高至2~3成。另外,在年金部分,提前實行支付開始年齡提升至65歲、甚至延後至68歲的計畫,同時強化對高所得高齡者所領取到的年金課稅,並調整遺族年金(高齡者在未滿年金給付前即死亡時,其遺族可請領該年金給付)的免稅制。

  然而,日本政府在面對社會負擔的逐年提升下,為了達成2020年度的財政健全化之目標(中央、地方政府基本財政收支黑字化),政府不可避免地開始檢討消費稅的課徵對策,其中消費稅率的提升為主要研究對象,在2010年中葉後,日本消費稅稅率由現行的5%提高至10%,其專款將專用於社會保障,同時為了達到財政健全化的目標,日本政府更研擬將消費稅率提高至15%的可能性。

  日本與其他先進國家一樣,皆面對到社會高齡化、少子化、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另外在社會福利支出及高齡化社會安養需求對於政府財政的負擔亦是逐年提升;也因為如此,在已知人口結構的變化下,政府仍應從整體社會經濟狀況的改善做起,才能強化生育環境的質與量,進而提升已達生育年齡女性之生育意願,同時增加針對就職女性的生育協助措施與相關補助,這樣才能有效減緩人口減少和社會結構持續高齡化的問題,並進而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文章分類:客座專家實務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