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在危機時的角色|貝塔語測
日圓在危機時的角色

Facebook  Facebook  

 

    在發生危機時,持有資金的投資人直覺上會將資金投入在安全資產,而非風險性資產。

  在債券市場上,危機發生時的安全資產是公債,而風險資產是低信用評級的公司債,公司債風險較公債為高的主要因素在於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債券的流動性風險指的是該債券在市場上成交量的大小,而公債由於信用風險較低,因此流動性亦較高。

  而在外匯市場上,貨幣同樣具有所謂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貨幣的流動性風險是指在市場上交易量大小,貨幣又可分為「國際貨幣(International Monetary)」和「地區貨幣(Local currency」,國際貨幣是指在外匯存底、國際貿易和金融資本交易清算時使用頻率較高的貨幣,而地區貨幣則是在特定地區使用的貨幣;因此在外匯市場上,國際貨幣的交易量較大,而地區貨幣受限於地域,所以流動性較小。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10/9/1提出的外匯交易報告,美元所佔比重持續下滑至85%,與2001年的90%高峰相比已減少5個百分點;另外,歐元交易比重則增加2個百分點,達到39%,其中一項因素為歐債危機爆發拖累歐元走貶,導致歐元交易量躥升;而日圓比重也自2007年的16.5%攀升超過2個百分點,達到19%;包含23種不同貨幣的新興市場所佔比重,則由2007年的12.3%,攀升至14%;但由比例來看,可發現美元、歐元和日圓的交易量較新興市場貨幣高,因此流動性亦較好。

  而貨幣的信用風險,則是從匯率變動來分析。所謂匯率是指兩國資產在交易時的交換比例,若有一國陷入經濟危機,造成資產價格下跌,而匯率便會隨之變動。而貨幣信用之衡量,則是在於該國是否有大量債務被海外投資人或銀行所持有,貨幣的信用風險便取決於該國對外債務的多寡和違約時債權人的損失而定,進而影響到匯率的變動;當在危機發生時,由於持有他國債務的債權國處於債務回收者的地位,因此資金較易流入債權國貨幣,而擁有大量債務的國家貨幣則會受到市場對於其償債能力之疑慮,將淨債務國的貨幣賣出,如同剛剛所提到的歐債危機,造成歐元走貶,即是一顯著例子。

  綜合以上,若從貨幣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來評估資金在外匯市場的流動。當危機發生時,資金會從風險資產轉入安全資產,如同外匯市場資金會從美元、歐元轉入日圓一樣,原因在於美國對外債務相當多,而歐元則是受到歐債危機拖累,因此美元和歐元皆有信用風險問題;至於新興市場貨幣,由於流動性不如已開發國家之貨幣,且受限於特定地區使用,因此具流動性風險,而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為淨債務國,因此新興市場貨幣大多被歸類於風險性資產。而日本被歸類為安全資產的原因,在於日圓為國際貨幣且對外為淨債權國,在被評估為流動性較高及對外償債能力較好的情形下,資金便相對較容易流入日圓。

  2010年以來,日本經濟普遍表現不佳,但日圓卻相對飆升,除了資金投機炒作、投資海外的日本企業資金回流之外,重點在於風險性因素-在美國景氣衰退疑慮和歐洲金融體系疲弱下,造成美元和歐元走貶,日圓成為資金規避風險的去處。

  日圓未來持續升值與否,重點不在於日本政府是否持續干預外匯市場,畢竟日圓強勢並非其國家經濟情勢表現較佳,且在外匯市場的成交量相當大,持續提出干預匯市政策效果有限,最終仍然會回歸市場機制運作;日圓表現將取決於美國經濟體系和歐元區的表現,尤其是在刺激景氣的相關政策措施,將影響到資金在外匯市場的流向,若真的出現二次衰退等危機,則從風險因素來看,日圓將持續走升。

 

資料來源

1. 為何資金會在危機時流入日圓  日本大和總研 牧野潤一

2. 全球外匯交易 美元比重縮水 2010-09-02工商時報

文章分類:閱讀財金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