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功招商引資,筆者認為必須針對招商進行策略規劃,其步驟分述如下:
(1) 訂定招商目標
策略規劃的第一步,必定是先確立目標。如同此次國際招商,其目標應該是要符合國家總體發展策略,目標必須明確,且具未來前景,才有招商引資的價值。筆者認為,招商目標若為注重新興技術的開發,將有助於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而政府在推動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也應深入了解企業想法,評估企業需求,才能有效地滿足產業需要。
(2) 分析利基
目標確立後,便須分析自身利基,才能了解策略能否執行。此次國際招商,政府必須先評估自身的投資環境,其環境因素包括稅制、人力資源、技術、外語能力和相關配套措施等,該如何持續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和人才素質,是政府和企業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另外,ECFA的簽訂,的確是有助於台灣打開國際市場,但後續的相關政策仍須持續執行,特別是協商投資保障協定的部分,更是勢在必行。
(3) 招商策略擬定
推動國際招商,在策略的擬訂方面,首先需要找出具投資吸引力之項目,同時重視投資的質與量,並針對該投資項目進行長期間的規劃,而非短期間計劃的執行。由於ECFA的簽訂,投資項目亦可試圖尋找跨足兩岸之項目,尋求兩岸合作的利基。
關於招商引資,務必要了解跨國企業欲至台灣投資之定位,是設立一般辦事處還是設立營運總部,這些對於未來長期發展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也應列入策略擬定的重要項目。
(4) 招商策略執行
招商策略擬定後,便必須要按照預訂時程執行。若欲有效執行招商策略,筆者認為協同國內企業一起招商,並適度地拜訪跨國企業,與其高階主管洽談,將有助於招商策略的執行;另外,聘請具招商經驗的公關與顧問公司,可協助提高國際曝光度,亦可善用媒體資源和多元化的宣傳活動,將國內利基和產業發展優勢推廣至國際市場。
(5) 策略績效評估
招商引資策略執行後,必須要重視事後拜訪,與各跨國企業幕僚維持聯繫,並持續追蹤跨國企業動態。而招商策略執行的成效好壞,不能僅由政府和企業自行去評估,而是透過第三者-即聘請顧問公司協助評估效益,檢視是否有落實投資項目,適時檢討並調整招商策略,持之以恆地執行與規劃,為未來第二次招商作完全的準備。
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該如何去尋找潛在廠商?筆者認為,政府應先持續創造和維持良好的投資環境;亦要成立具專業背景的國際招商小組,賦予完全權責,並持續加強招商人員的專業素質。另外,可聘請顧問公司擔任中介角色,協助招商和聯繫潛在廠商,並善用公關和宣傳活動,使我方人員國際曝光度能夠有所提升。
在此仍須強調的是,與國內企業界合作,不僅有助於招商策略的執行,亦可幫助尋找潛在廠商;唯有了解產業需求、對國家發展進行妥善規劃,才能使國際招商引資政策能夠有效進行。
謝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