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人欲有效募集資金,必須先建立基金的Revenue Structure,這將影響到投資人對於此基金機構的評估。一般而言,Revenue Structure分為Top Line、Middle Line和Bottom Line,將分述如下:
(1) Top Line: Sales
對基金機構而言,Sales不外乎是為募集大量資金,將資金量建立至最合適的基金規模,才能有一定程度實力來執行投資決策;而募集基金的投資策略、財務操作、績效評估、報酬率高低等,皆為影響Sales的因素。
(2) Middle Line: Cost
一般來說,Cost是相對不被重視的部分,雖然成本控管在投資和基金管理方面亦是相當重要的;但投資人相對也希望基金機構在資訊蒐集、專業人才招募培養上應盡力去爭取,而非斤斤計較其人事花費。
(3) Bottom Line: Profit
Profit端視基金屬性為何,及基金經理人的操作方式差異,而有不同的結果。如避險基金,追求市場上的絕對報酬,財務操作上便會較為積極;而多數基金機構則會選擇追求穩健的市場報酬,大多採取中、長期式的策略性投資。
募集基金須經過相當良好的宣傳和包裝,將基金之相關資訊透露予投資人。由於市場上每家基金機構皆想獲取投資人的青睞,以利於擴大基金規模、增加知名度等,因此要成功募集基金,有幾項關鍵敘述如下:
(1) 建立Business Model-突顯競爭優勢
這部分主要是要讓投資人了解基金的營運策略,並解析相較於其他家基金的優勢。藉由投資模式和操作策略上的比較,進而讓投資人了解基金經理人的資金經營能力;在這部分,欲吸引投資人最佳的方法,應是將過去成功的投資案作為範例,告知投資人,強化投資人對自身的良好印象。
(2) 成立專業管理團隊
每檔基金背後皆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在進行策略操作,這也是一檔基金能否獲取良好績效的關鍵。投資人在投入資金前,大多會想理解基金管理團隊的組成,包括經理人專業背景、經營策略之擬定過程、投資決策執行流程、投資組合建立等,同時亦可介紹管理團隊與其他家基金公司之投資操作的差異化,並將管理團隊的投資特色告知投資人,向投資人進行宣傳,突顯競爭優勢以吸引投資人。
(3) 分析總體環境、欲投資之地區和產業標的
基金募集,不外乎是為了投資標的;但經濟環境和市場的詭譎多變,無疑對於操作基金績效會有所影響。基金募集前,應要充分地進行經濟環境分析及投資地區評估,並向投資人說明基金募集背景和市場動態。前置的研究作業不僅可協助經理人擬定操作策略,亦有助於投資人了解基金機構的資訊解析能力,使投資人能願意且具信心地提供資金。
(4) 投資流程、目標報酬、進場時機與退場機制
國外投資人相當看重於這方面的資訊,這亦是基金操作上最重要的部分。特別是針對前述的投資地區和標的,投資人會極力詢問有關於投資時程、投資策略、投資比重、預期目標報酬等資訊;另外,投資的進場時機與退場機制也是外國投資人所在意的部分-進場時機的選擇是根據哪些資訊,是否能確實分析市場環境、找尋適合的投資時點、有效地執行投資策略等;而投資後,其退場機制是協助目標公司IPO、還是M&A、亦或是Trade Sale等,如何有效地進行退場策略,不僅關係到設定報酬率的獲得,對於風險控管也有極大的影響。
若要讓投資人能充分了解投資流程和退場機制的操作,除了將過去成功案例提供給投資人做參考外,亦要將目前進行中的投資個案介紹給投資人,向投資人說明基金機構的投資策略是有經過實務操作-說明該投資策略在過去有好的績效,而現在也有其他投資人正在積極參與投資。
(5) 顧問團
一般常見的顧問團,是由管理顧問公司所組成,管顧公司的價值在於是公司內部有各方面的專業管理人才,其主要任務為資金管理、協助尋找投資人、協助財務操作評估和投資策略分析等,其獲利來源大多是向基金機構收取顧問管理費用和部分利潤。管理顧問公司的存在,可幫助基金機構在管理基金方面能更具效率性;對於投資人而言,若基金機構有具知名度的管理顧問公司協助管理,資金投入上也更有保障。
(6) 投資人組成
有些投資人會藉由基金的投資人結構來決定是否投入資金,若投資人組成有具知名度之公司、大型企業、政府基金等投資規模相對較大的機構性投資人,或是有與其他大型投資基金的資金連結,皆有助於吸引投資人將資金投入基金,達到成功募集基金的效果。
(7) 資訊揭露
國外投資人在投入資金前,其投資與否的關鍵在於基金的資訊揭露。特別是基金性質屬於積極型財務操作、投資風險等級較高的,其要求資訊揭露的程度就越高。由於投資人並無法像基金經理人一樣,能獲取大量市場資訊,而在內部投資操作上也無從詳細了解,因此主動揭露資訊便成為國外投資人所重視的部分。基金機構若要有效地募集資金,除了確實注意上述關鍵外,充分的資訊揭露,包括基金規模、基金投資結構、財務資訊、基金管理、績效評估等,皆要告知投資人,盡到經理人的職責和義務。
以上為筆者對於基金募集上的經驗,歡迎各位提問。
謝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