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間報酬率(Holding Period Return)
從購入資產到出售獲利(或損失)的資產持有期間所獲得的報酬率
2. 預期報酬率(Expected Rate of Return)
是一種期望值的觀念,表示投資人進行投資之前(也就是「事前」的觀念),在其面臨的報酬情境下,所能預期之報酬率的長期平均狀況
3. 風險(Risk)
指決策的結果或影響,在未來才會發生的情境,即在「等待」的期間內,非預期事件對決策結果產生衝擊的可能性,而使得決策當初的預期結果變得不穩定。
4. 利率風險(Interest Rate Risk)
因利率的變動導致實際報酬率發生變化而產生的風險。利率的變動對資產價值的影響經常是反向的,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利率上升會使資產的價值下跌,而利率下跌時其價值會上升。
5. 市場風險(Market Risk)
來自足以影響金融市場中所有資產報酬的非預期事件
6. 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Inflation Risk)
是足以影響所有資產報酬的風險,但其來源為特定的通貨膨脹(Inflation)。物價的上漲對於投資的「實質」報酬將產生不利影響的,即在未來物價上升後,同樣的金額未必能換取目前所能換得的數量。
7. 營運風險(Business Risk)
指的是個別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由於產業景氣、公司管理能力、生產規模等企業個體因素,使得企業的銷售額或成本顯得不穩定,引起稅前息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變動的可能性
8. 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
企業無法按期支付負債融資所應付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閉(Default)的可能性,因此又稱為違約風險(Default Risk)或信用風險(Credit Risk)。
9. 迴避風險(Risk Averse)
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如果數種風險不同的證券所提供的預期報酬率相同,他會理性地選擇風險較小的證券來投資;同樣地,若要投資人將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資產時,必須該資產能提供較高的預期報酬,因為他不會選擇「高風險、低報酬」的投資方案。
10. 風險溢酬(Risk Premium)
對理性的投資人而言,若資產本身隱含的風險愈多,則須能提供更多的預期報酬以作為投資人承擔高風險的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