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四月16日~19日期間,到越南河內參加由摩根大通銀行主辦的【Greater China CEO-CFO Summit】,與來自亞太地區各國重要企業的CEO 及CFO 交流討論,獲得許多啟示與感想。在此與各位學者、老師、及實務界的好朋友們分享。
本次的高峰會議是由摩根大通 (JP Morgan )主動邀請來自在美國NYSE、 LSE、及香港地區有掛牌或準備掛牌上市的亞太地區重要企業的CEO 及CFO參與,在會議期間廣泛的交換近一年來資本市場的動盪情勢與發展,收穫甚多。
大家共同的看法是景氣雖已經開始落底回升,但也不敢掉以輕心過分樂觀,這與各企業財務長的個性偏向保守有關。
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來自中國的成員都非常年輕(35歲到40歲之間),英語程度與溝通能力都不錯,並且都曾有外國金融機構或國際性事務所任職的豐富經歷。這個現象提供給各位校園的老師們了解,期能鼓勵學生們在學期間除了專業能力的培養之外,也要投注在外語溝通能力的養成,才能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具有足夠的競爭力。
越南從戰後復甦至今,出現國家年輕化、勞力供給非常充沛的現象,未來這個國家若經濟力起飛,以他們近一億的人口,驚人的消費潛力是非常可觀的。
這次會議當中所討論的全球經濟景氣問題,筆者也有一些結論和啟示:
亞太地區的經濟,目前有看到逐步復甦的傾向,其中中國的經濟會在全球復甦的過程中扮演急先鋒的角色,主要是歐盟和美國的企業面對的不只是景氣循環的問題,還有資產負債表的問題,由於中國企業的資本結構在這波金融海嘯中沒有受到損傷,並且持續獲利當中,所以沒有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有效運用了幾項振興方案,除了急速降息、減低公司及消費者的資金成本之外,未來幾年會有將近超過四兆人民幣的公共建設支出,將成為有效應付這波景氣循環問題的一大利器。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民間儲蓄率佔所得三成以上 (台灣約兩成),反觀美國的儲蓄率才從去年的 -2%轉正為 3% ,從這樣的數字可以知道,大陸未來的消費力是可觀的,因此帶動經濟是可以預期的。而大陸的國家負債佔GDP只有18% ,(美國80% 、日本180 %、台灣 40%) , 此數字亦顯示,中國政府的財政能力相對穩健,對抗景氣循環的能力更強。
雖然中國較有能力對抗經濟衰退,但全球經濟的復甦不能只靠中國! 畢竟中國對全球GDP的貢獻度只有6%而已,反觀美國的28% ,歐盟的25% (台灣0.7%),中國要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還不夠大,最終還是要期待各大經濟體的同步復甦。
好消息是,景氣下滑已持續將近20個月 (超過上一波網路泡沫化的18個月) ,今年第四季,最遲明年第一季會有顯著的復甦。而且,通常股票市場會提前三到六個月反映,所以目前全球股市呈現震盪走堅的態勢,且可預期今年下半年的併購活動(Merger & Acquisition)將會增加,尤其是在中國,這些都是全球經濟逐漸復甦的跡象。
結語
經濟不景氣終將過去,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唯有在不景氣時調整步伐、充實自己,景氣復甦時才能大展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