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金融業發展契機(下)|貝塔語測
中國大陸金融業發展契機(下)

Facebook  Facebook  
 

  直接融資對於大陸金融市場發展相當重要,由於大陸信貸規模的限縮,直接融資的比例將可望持續提高,將發展股票、債券、產業基金等融資的作用。許多大陸新高科技民間企業皆在海外上市,如倫敦證交所中國大陸就有71家企業上市,而紐約股市如阿里巴巴、網易、搜狐、百度等,因此未來大陸私有資本和證券市場將扮演關鍵角色,由過去二十年「銀行引領國營企業為中心的財務模式」轉為民間資金、直接金融引領、私人企業發展的時代,這將也能促進VC與發展股權投資PE的資金提供。

  而在產業經濟結構持續調整的狀態下,城市化、內需消費提升、服務業和綠色經濟都是政策支持的方向。中國經濟在城市化繼續的推動下將維持強勁增長,而經濟結構調整、新興產業、行業重組、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過程中將產生對銀行更強烈的金融服務需求;且隨著經濟復甦、結構調整和產業持續發展,皆必須仰賴更多中、小企業的支持,中、小企業是大陸銀行業業務的潛在增長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集群內供應鏈的金融服務,如中小企業將是一大重點。但金融海嘯受,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也發生變化,貸款並不是中小企業的唯一需要,同時也需要海外市場的金融服務,包括利率、匯率及大宗物資物流的風險管理等。

  這也就能看出中國銀行業的戰略轉型,首先就是向零售業務轉型,建立理財、財務管理等服務,以滿足普遍消費者需求,且會朝向中間業務轉型,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並逐步涉足投資銀行、租賃、保險、信託等業務,朝向大型綜合性銀行邁進,像平安保險併購深發銀行、募集平安大華基金,可見銀行業的綜合經營將是一重點方向,而為了鼓勵中國銀行業走出去,將會持續加強大型金融機構風險控管和走出去的競爭能力,以期銀行業能夠建立海外分支機構,拓展海外業務。

  而台灣金融業在中國大陸金融業發展的過程中,仍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首先就是台灣產業透過投資與貿易,對於後改革時代的大陸經濟發展作出的積極的貢獻,雖然台灣金融業進入中國大陸的時程遠遠落後於製造業,未能充分把握大陸加入WTO後,對外資金融業開放的機會;但ECFAMOU的簽署仍是對於兩岸的經濟與金融合作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且台灣金融業的優勢仍在,像台灣金融市場的深度及廣度皆夠,其金融服務(特別是中小企業金融)、保險、信託、租賃、證券等產品成熟而多樣,而在大陸金融業發展十二五計畫,面臨到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利率及匯率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與國際化的進程中,台灣金融業在此比大陸金融業更具經驗,將可為大陸金融業帶來潛在合作的附加價值。

  因此在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的經濟重心已加速向新興國家轉移,大陸經濟的崛起讓大中華地區成為全球經濟重心提供了契機,大陸市場亦將是未來全球經濟市場的成長飛輪之一,不僅是大陸金融業需要更多改革與新發展,台灣金融業也應掌握中國大陸經濟、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契機,透過持續的協商與溝通,讓台灣金融業能在大陸市場走得更深、更遠。

文章分類:CFO實務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