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業發展隱憂與機會|貝塔語測
大陸銀行業發展隱憂與機會

Facebook  Facebook  

 

  近幾年來,大陸金融改革的成果,最明顯的便是不良帳款(逾放比率)比率的大幅下降,從2003年的17.9%降至2010年的1.1%,亦透過國債、外匯儲備打掉呆帳、以及不良債權分割等方式,使得金融機構的經營體質也漸漸改善;此外,引進戰略投資者入股,藉由國際接軌來學習商業經營模式,讓金融業的經營能夠逐步邁入國際化。

        而在政府的鼓勵下,藉由整頓市場、透過合併使經營規模變大,以最基層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農村信用合作社來看,城市信用合作社從2005年的626家,於2006年便縮減成78家,而農村信用合作社則從05年的30,438家,於2010年數量大幅下降至2,646家;至於國家級銀行也逐步走向全球架構式的投資銀行發展,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2009年底市值已達2,689億美元,名列全球市值最高銀行,亦為全球市值第4大上市公司,而在2010年底,中國工商銀行總資產為13.45兆元人民幣,總營收為3,808億元人民幣,稅後純益達1,606億元人民幣,且過去10年完成了10次併購,沒有任何失敗的案例,其投行實力不可小覷。

     大陸每五年便會調整國家發展思路及發展計畫的重心,如同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計畫,其著重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並力求城鄉區域發展趨向協調,且維持GDP年平均成長7.5%,期待透過結構調整以求經濟成長;而在十二五計畫中,其規劃思路便著重在自身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包括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內需、收入分配改革、加速城市化、鼓勵私人投資等,而產業面上則加強生物醫藥、環保節能、新能源及新材料之開發、強化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製造等,希望促進自身消費來發展經濟,並促使經濟能夠在平穩中求較快的發展。因此,大陸金融業的發展機會便藉由政府政策而有更明確的方向,包括綠色信貸、中小企業信貸、內需消費金融、開放消費金融公司及理財市場等潛在商機。

  即使如此,大陸銀行業的發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與隱憂。首先,存款負債(商業銀行所吸收的各種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的吸收難度加大,自2004年起,每年大陸銀行機構存款增加比率正逐年下滑,預計2011年至2013年間,存款增速將僅為14%,加上監管當局又重祭"貸存比"來進行信用調控工具,截至2011年底,銀行貸存比(貸款資產占存款負債之比例)不得超過75%,一方面是通膨壓力,緊縮貨幣成為大陸央行主要的貨幣政策取向,且加息幅度很難抹平實際上的負利率,這些因素使得信貸投放進入收縮期。由此可見,未來三年大陸信貸政策將持續調控,信貸收縮期之趨勢將不會改變,且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下,直接融資將進入快速發展週期,將擠壓間接融資的空間,而在一系列自身和外在約束下,銀行信貸擴張也將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陸銀行業的第二個隱憂是盈利能力的微幅下降,近4年來,整體大陸銀行機構稅後純益成長率自200760%的高峰降至2010年的35%左右,也就是說,息差提升並不能帶來長期盈利能力的明顯提高,雖然銀行業仍是中國大陸未來3年盈利比較穩定的行業之一,但行業盈利增速卻已難以達到2006年至2008年間的高增長水準,預期總體盈利成長率將回落12%20%區間。此外,未來1~3年,大陸銀行業的信用成本上升將難以避免,主要是銀監會的動態撥備要求-動態撥備率2.5%(銀行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佔放款餘額的比例),這將衝擊金融機構的利潤來源,且房地產貸款、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等不良餘額在未來可能增加,進而侵蝕銀行利潤。

  第三,大陸銀行業在監管當局持續提高監管要求下,資本壓力將與日俱增。2012年起,大陸銀監會將要求銀行業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附屬資本充足率分別為6%8%,而儲備資本要求為2.5%正常時期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總體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於11.5%和10.5%,從目前來看,2013年大陸銀行業的資本缺口預測將達到7,600億,而為了填充資本,大陸主要商業銀行通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融資已達到5,40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融資的空間將非常有限。

  最後,不良貸款的餘額與比例已經難以繼續雙降,意味著風險性的增加。特別是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整體償貸情況,仍然存在重大隱憂;未來2-3年可能進入集中還本高峰期,對資產品質的影響可能會逐漸顯現。而借款人未來可用於還款的現金流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主要原因在於大型地方建設自償力不強,在竣工後的2-3年都難以有正的現金流,此外,房地產開發商由於集團內互保,相對弱化了財務的穩健性,且資訊嚴重的不透明,至少超過60%的開發商現金流為負,加上產業結構的調整,嚴控「高耗能、高排放」產業,部分行業和企業不良貸款壓力將持續加大。

  由上述可知,大陸銀行高利潤的背後仍存在部分隱憂,其中包括收入單一、盈利模式過度依賴存貸利差、吸儲壓力下存款成本上升、商業銀行貸款品質不容樂觀等,大陸銀行業若不加快市場化,同質化競爭持續數年,銀行的壓力與成本將會大規模上升。因此,大陸銀行業的發展仍是機會與風險的並存關係,泡沫化的機率雖然降低,但並不等於不會泡沫化,而銀行業的獲利將逐年鈍化,這將促使大陸銀行業由同質化快速走向差異化的過程。

文章分類:客座專家實務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