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與數位學習的新應用與趨勢(三)|貝塔語測
電子書與數位學習的新應用與趨勢(三)

Facebook  Facebook  
 

數位學習應用的新契機

  雖然圖書產業面對到數位閱讀的嚴重衝擊,但其實若將學習與教育市場與數位閱讀做結合,其隱含的潛在商機是相當大的;以目前台灣青少年的學習市場來說,有相當多的需求未被滿足,像學生容易被電視電腦和線上遊戲吸引,因而喪失自動閱讀學習的興趣,加上紙本及線上的學習均有使用性的限制,難以達到高效率的學習,而家長太忙碌,無法有效追蹤及協助學生的學習狀況,但仰賴補習班或參考書,在不同的教材下無法有效整合及加值。

  若從數據來看,台灣國中小學教科書及參考書市場約80億台幣,平均每人在教科書與參考書的花費為台幣3,0004,000元;而兒童及青少年課外讀物市場約為50語言補教市場規模約為3億至500億左右,加上電子字典年出貨量約50萬台,產值約50億台幣,以上皆顯示了電子書、數位閱讀及教育學習市場結合的龐大商機。

  而電子書應用於教育學習與用於一般閱讀市場需求有何不同?主要著重在個人化彩色多媒體、互動性、評量功能、需與教師教學做結合等特點,以多媒體功能為例,透過影片、動畫等,可以加強學習的效果,特別是在語言學習上有相當好的幫助,就互動性來說,學生可利用電子書來做筆記、重點註記和整理,亦可將內容進行分享和知識流通;而在評量功能上,也希望透過電子書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便於迅速進行統計分析,並針對不足的地方做延伸學習;對於老師而言,藉由數位教材可以有助於教學流程的溝通,且也能夠透過多媒體的情境或教具來加強教學的效果。這其實也反映了當前學習與教育機構面臨的挑戰,包括因少子化現象造成學習服務需求減少,而同質性教材與教學方式無法凸顯特色、純粹的紙本教材已不能滿足豐富學習的需求,且學生方面,也要求更為便利的學習服務及管道,例如更多元互動的教學方式,以及強調個人化學習歷程的累積分析。

  台灣目前正大力推動e化創新教學計畫,推動「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暨輔導計畫」,增進學生學習及運用科技機會,並解決數位落差問題。遴選縣市部分學校試辦互動電子白板教學實驗計畫,應用於中小學教學環境。而臺北市將自101年擴大試辦「電子書包」,已撥六億元經費,以「未來教室」等E化教育目標,三年至少150所學校開始推廣,預計中小學推動電子書包數量總數將達到約250萬台。

  政府在電子書產業上,應該要積極補助數位內容製作與出版,例如數位圖書館的建立,同時輔導產業整合,透過業者協調統一或跨平台的串連等方式來加強整合效益,特別是在教育學習方面,電子書和教科書內容數位版權的瓶頸,以及法規鬆綁和版權保護、版權交易中心等機制也尚未建構完成,這些都需政府部門策略性補助及輔導,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皆必須加速教育市場之科技化政策與經費,例如偏鄉地區優先、政府率先採購使用及提供稅務優惠以刺激需求等作法;而電子書包的導入,亦需要優良的系統整合服務商來提供完整且長期的配套方案,使硬體 +軟體系統+內容+服務等四項元素皆能完善發展及整合,並藉由更多市場測試及導入實驗計畫,從消費端建立對於電子書或平板電腦的使用及接受度,以驗證導入科技教學後的學習成果提升,進而提高家長、學生、老師和一般大眾的信心。

  未來,學習型電子書和平板電腦的運用蓄勢待發,其中包括了配套元素的逐漸成熟,不論是硬體的互動性、行動性、重量、耗電性及生產成本降低,而在環境方面,無線網路環境的持續普及與改良將可降低訊息干擾、接收訊號不良等問題,且隨著數位內容和學習教材的豐富性、可獲得性、可連結性等特點,皆可使數位閱讀及學習服務平台的豐富性提高,增加其整合的效益。

文章分類:客座專家實務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