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產業鏈的重組與挑戰
整個數位閱讀產業,包括電子書內容、電子書製作、電子書內容交易中心、電子書傳遞、電子書閱讀器(硬體&軟體)等,雖然2009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認為不久的將來,台灣將擁有全球最完整的電子書顯示器供應鏈,短期內電子書閱讀器將給台灣企業挹注相當大的產值,但事實上,眾所期待的2010台灣電子書元年並未發生。
而電子書產業在台灣發展的主要挑戰,包括以下四點:
1. 出版社分散:
目前台灣市場上至少超過3000家的出版社,市占率競爭激烈,當然就相對不容易整合。
2. 數位出版程度不夠、數位版權不足:
以目前台灣數位閱讀的發展來看,電子書在整體書籍市場仍扮演輔助的角色,特別是在市場行銷宣傳這一塊,提升實體書與作者的知名度相當有幫助;但若真的要以數位內容來做為出版的優先選項,市場上的實例並不常見,而這一方面的也牽涉到所謂的數位版權問題。
從書籍銷售的狀況來看,在各大書店排行暢銷的書籍,至少有70%暢銷書為外國書籍的翻譯版本,因此在出版社方面是不具有任何數位出版的權限,而其他的暢銷書籍也因市場不夠大,使出版社在與作者洽談數位版權之心態也會較為保守。出版業者所考慮到的不外乎書籍數位化的人力、技術成本、數位版權的簽訂及版權保護機制的爭議;缺乏數位內容及其他相關服務下,電子書閱讀器將與其他數位上網產品不具任何差異化之特點。
3. 閱讀市場規模有限、閱讀習慣特殊
就台灣目前的實體閱讀市場,一年可銷售額大概300億,但正在逐年下滑,代表新生代閱讀群的閱讀量相較於過去,正處於日益減少的狀態。
以目前新生代的閱讀習慣來說,主要有三特色:彩色、雜誌、網路,也就是說,講求彩色圖片效果的雜誌、報紙或是教科書特別容易受到讀者喜愛,而網路數位閱讀讓人們能夠以最快的方式得到資訊,講求時效性的閱讀是目前新生代閱讀群最主要使用的閱讀方式。
4. 閱讀器價格的瓶頸
先前有提過,電子書閱讀器的價格其實並不低,非一般民眾可以負擔,雖然在Apple的iPad出現後之衝擊,不論是Amazon、Barnes & Noble還是Sony等電子書閱讀器廠商,皆採取了迅速的降價行動,為這個規模不大但快速成長的市場掀起價格戰。而就台灣市場而言,根據調查報告的預估,一般電子書閱讀器至少要降到台幣5000元以下,才能對台灣民眾產生吸引力。
目前台灣完善的商業模式及電子書產業鏈尚未形成,先前提到,主要是兩大元素:電子書閱讀器和數位內容。電子書產業發展這不光只需要電子書閱讀製造商在顯示技術上的提升,亦包括台灣的內容出版業,如誠品、遠流、聯經等知名出版社均已準備進行轉型,還有台灣的網路及電信服務業,以Amazon的成功案例來看,電信業者的支援將左右電子書閱產業模式能否成功,就台灣來看,無線網路環境的提升、數位匯流與行動書城等內容面的強化是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將有助於未來電子書產業的整體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