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造成全球風潮
近年來,隨著電腦e化、網際網路、通訊設備等資訊科技發展的活絡,人們對於知識的掌握,開始藉由網際網路的互相連結,將豐富多元的資訊收集至資料庫中,然後透過某一平台將訊息從遠端發送至世界的各個角落。當獲得資訊的方式越為便利,知識累積和發展的速度便會越快,科技的進步使人類文明進入知識爆炸時代;只要在資訊科技設備的一端輕輕點按一下,就可以輕易接收到世界各地的訊息。而在運用電腦、多媒體、網路、手持設備等傳輸媒介的普及度越來越高;收集、處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形、影像、語音之技術也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下,電子書孕育而生。
所謂電子書,其實是一種以電子設備作為知識傳遞媒介的閱讀方式,可用來替代傳統紙質圖書。由於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的進步,人們追求將實體資訊內容的數位化和虛擬化,並透過網路平台進行遠端傳遞和蒐集,同時經由電子設備作為閱讀媒介,使得資訊、甚至是知識,都能便利地提供和獲得;因此,電子書的發展可說是由電子閱讀器的硬體與資訊內容的軟體組合而成。
而後續全球電子閱讀市場的起飛,即仰賴軟硬體大廠及相關最新科技來帶動起整體“紙本數位化” 浪潮。像Amazon Kindle 電子閱讀器搭配無線連網書城的商業模式受到肯定,造成了空前的熱賣,成功地掀起了e-book的全球熱潮;Apple iPhone和iPad 帶來新式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產品,加上搭配豐富多元內容及相關應用程式,如iBook Store和App Store的廣泛應用,因而構成了全新的行動和互動之體驗 ;Google在2010年也推出了線上電子書商店,以及跨平台裝置的電子書閱讀器,結合雲端概念,透過整合網路資源來建立最大且開放式(跨載具)的圖書資源。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的統計,美國2010年電子書(E-Book)下載金額年增193%,電子書佔整體消費書籍的銷售比重已超過10% (2009年為3.3%),這同時也使電子書閱讀器成為快速成長的新產品。
面對電子書的蓬勃發展,傳統出版結構便面臨極大的衝擊及需強迫轉型的壓力,這不單單僅是在紙本出版-報紙、雜誌、書籍等銷售量大幅降低,亦包括數位內容形式多元且融合,使出版業者在內容製作及管理難度上皆提高許多,這當然也使得營運成本有所增加;此外,數位內容的通路媒介相當廣泛,一般的部落格、社群網站等皆可用來作為傳播的管道,因此出版社及傳統通路將面對 “去中間商” 挑戰,任何出版內容的作者更有機會且能夠迅速地直接面對讀者,這主要也是網路數位閱讀亦讓閱讀行為無遠弗屆、無處不在,只要能連線上網就可進行閱讀,已顛覆過往文字必須仰賴紙本呈現,而且只能夠透過購買或在實體銷售通路才能看得到的限制。
目前全球數位閱讀市場發展瞬息萬變,雖然電子書市場是近期興起的市場,但卻也出現競爭日趨慘烈之情形,最明顯的,即是電子書(紙)閱讀器價格迅速滑落,像從第一代「Kindle」的售價399美元,而現在Kindle 3只需 $139或$114兩種不同版本,Barnes & Noble所出的 All New Nook價格為 $139、加拿大最大的電子書店Kobo自行研發的電子書閱讀器價格為 $129、盛大電子書Bambook售價則為 999人民幣、中國大陸市占率最高的漢王電子書閱讀器在2011Q2也降價15~40%;而先前提到,電子書市場除了閱讀器外,數位內容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塊,由上述廠商售價來看,可發現電子書市場在閱讀器部分,已經出現了激烈價格競爭之情形,加上若缺乏沒有相對應平台或數位內容來做整合的電子書產業業者,其將更難生存,像 iRex、Plastic Logic、Interead 等皆紛紛推出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Displaybank的資料,自Amazon的電子書閱讀器 Kindle上市3年以來,美國暢銷電子書的銷售量已超越紙本書籍2倍,市場對電子書閱讀器期待高漲,而在2011年4月Amazon.com電子書銷售已超過精裝書,其比例為105:100;由此可見,電子書的銷售和產值將持續攀高,但這同時實體書店的經營也將越來越為困難,像2010年8月,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因業績欠佳,有意出售,2010年底,美國第2大實體連鎖書店Borders驚傳2011年第1季營運資金不足,與出版社協商延遲支付貨款消息,而市場上亦傳聞Borders求售其下部分事業體。無論Barnes & Noble還是Borders,其銷售業績不佳,很明顯是受到網絡書店和電子書出版的衝擊所致,相較之下,Amazon和其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的成功,營業額逐年以雙位數字增加,實體書店所面臨之經營困難和轉型壓力是市場上皆有目共睹的必然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