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行財務處的功能
一般來說,銀行財務處在銀行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負責評估銀行流動性及資產負債管理,並處理交易業務-包括外匯、利率、股權及結構型商品交易,以及行銷業務-提供銀行客戶金融商品之交易與避險;此外,銀行財務處也會針對總體經濟景氣進行分析,並隨時加強風險管控-包括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作業風險、法律風險等。
二、銀行財務處的投資交易與風險管理
銀行財務處的投資交易與風險管理,主要是投資與業務單位之間在報酬和風險中做適當權衡,其平衡因素有利率、股權、外匯及金融行銷等。
銀行財務處在制定預算與交易額度時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其主要可大略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財務處必須先研擬銀行整體之「年度經營管理決策」,藉由總體經濟情勢來做出判斷,並評估過去銀行發展策略及風險偏好程度,以規劃出適當的經營策略及投資計畫;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方面的策略規劃必須考量到銀行資本適足率,進而才能確實制定出財務處之預算目標,同時運用停損限額規範,來控管銀行整體風險敏感性額度,達到第一階段風險控管的目標。
第二階段主要是財務處本身之營運策略,根據第一階段所研擬出的年度決策,由財務處根據預算來制定業務策略,並有效分配各部門之預算與交易額度,亦需要定期注意停損限額規範是否持續在執行;在這一階段,信用風險額度是財務處必須考量的重點。第三階段主要是管理各部門之預算及交易額度,並制訂該部門之業務策略,財務處除了總體經濟情勢分析外,亦會計算市場波動率,藉由判斷市場波動率之方式,來確實評估各部門之交易風險,並對於各部門交易員的預算及風險額度進行監督,且須定期採取績效考核與風險管控,以達成從銀行整體、財務處、其他交易相關部門及交易員等進行完善風險管理的目標。
一個嚴謹的交易流程通常必須經過三個工作單位:前台、中台與後台辦公室的執行與確認才能完成,且這些辦公室必須彼此獨立,以確保交易行為的正確性及是否在許可範圍內。當交易單位的權力獨大或是風險管理單位的審核不夠嚴謹時,作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即會增加。因此,必須設定嚴謹而完善的交易流程守則及交易核准程序,交易單位亦須確實遵循各項政策與準則。
所謂前台,是市場風險的主要產生單位,負責執行交易活動。而中台則是風險管理單位,為風險控管最主要的執行單位,負責整合交易內容,並定期做成風險控管報告。至於後台,為一作業單位,確認金融交易的真實性及合理性,並處理清算交割事宜。
銀行財務處面對市場上各種風險,會由中台風險控管部門來負責推動整體風險控管,並針對不同的風險再設立不同的子部門來做詳細評估,例如市場風險即由風控部門來分析、信用風險則由授信部門來嚴格審查、銀行作業風險則需會計交割部門來查核、法律風險部分則是讓法律稽核部門來管理等。
三、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銀行的角色主要是扮演資金供給及資金需求之仲介者,由個人金融的存款、法人金融存款、財富管理及金融商品銷售,獲取資金供給來源;再藉著個人金融放款、法人金融放款等資金需求,提供短期資金調度,或長期資金融通。這類的交易活動,對於銀行本身的短期流動性管理及長期資本結構規劃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除了資金供給需求影響到銀行資金移轉外,市場利率對於銀行資金調度的影響也相當重要,市場上使利率變動之決定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因時制宜的利率調整策略、國際利率走勢、債券籌碼及市場資金存量及股票市場走勢等。
所謂資產負債管理(ALM) 為銀行整體的財務風險管理,包括各方面風險評價,諸如政策的擬訂、銀行資金的訂價及到期日安排的結構、財務避險部位的計畫、資本預算與內部收益性的測度等,同時其亦包括銀行對於利率、匯率、競爭條件、經濟成長等非預期性環境變化的衝擊分析及因應之緊急計畫。
銀行財務處在進行投資交易及風險管理時,無法同時追求報酬極大化及風險極小化,而是必須在選定承擔風險水準下來極大化其報酬;因此,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是交易活動中報酬與風險的抉擇。而資產負債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有效追求股東「長期風險調整報酬(long-run risk-adjusted returns)」的極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