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源開發
一般而言,投資案依照企業營運成長階段可分為:(1)種子期、(2)創建期、(3)成長期或擴充期、(4)成熟期。如同先前所提到,台灣創投大多在企業邁入成長期和擴充期進行投資,已經鮮少有創投會從種子期或創建期開始投資。
好的投資案從何而來?對於創投而言,投資案源開發不僅是取得優質的投資案,同時要創造有價值的案源網路,才能有持續不斷的投資案,經過仔細評估多個案源後,做出最具價值的投資決策。
該如何開發案源網路?這得要仰賴投資部業務主動出擊,時常出席各種公、私交誼場合,並注意報章雜誌報導,多關心產業風評佳的企業,並做好長期"養案子"的準備。另外,創投公司的管理階層亦要指示明確的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讓投資部業務能更專注在目標產業鏈上尋找好的企業,藉由上、中、下游系統化“拜訪”,持續追蹤研究,才有機會取得優質的投資案。
有時投資案源可能來自以往投資的公司或顧問群引介,因此在進行投資案時,應爭取擔任被投資公司董事或列席董事會以吸取經驗並快速累積人脈,將對於未來的案源開發有一定幫助。
二、大陸案源的商機與陷阱
中國大陸由於市場規模大,相對機會可能也比較多,但在過去幾年台灣創投不論大小公司皆有過去大陸尋找和開發投資案,可是結果都並沒有想像中的好。
在過去來說,大陸是世界工廠,電子組裝產業是創投積極研究且投資的標的;近年來逐漸轉變為世界市場,創投投資策略也有所改變,主要關注在民生消費、基礎建設(如醫療)、Internet等相關產業,廣大的通路是其價值所在。
但經長期觀察後發現,在大陸的『營運獲利』機會遠高於『投資獲利』,雖然大陸資本市場逐漸解禁,但若非國有企業,一般企業從創投進入投資到上市掛牌,其過程相當漫長,縱使目標企業能夠在營運上獲取利潤,但仍與創投公司投資為追求資本利得之目標有所衝突,也讓創投缺乏獲利的退場機制;另外,報表呈現是否屬實也影響到創投公司對於目標企業的信任度。
三、台灣案源的優劣勢分析
台灣市場有著豐沛資金,在健全的資本市場體制下,使得民間投資累積相當大的能量。台灣亦有許多有能力且努力的人才,不論是在學經歷和工作態度上皆相當不錯;而台灣雖然市場不大,但也促使企業願意向外開創新市場,亦使創業活力生生不息;3C產業的群聚效應也使台灣市場受到國際矚目;明確的法制規範也增加創投公司的投資意願。
然而,政治環境的紛擾,使得政策方向長期來講不夠明確,可能會抵消天時、地利、人和的市場發展機會;另外,由於基礎研發與品牌投資不足,使得產業定位較屬低附加價值,產業競爭力也遭到國際競爭者和後進競爭者的夾擊,將使台灣產業將面臨到技術缺乏、投資價值逐漸降低的窘境,這也是目前台灣創投公司難以找到投資案源的原因。
如何運用專業度和可用資源,迅速累積知名度和人脈,以建立有價值的案源網絡,是創投公司發展案源的重點。案源開發對於創投公司而言,是開啟投資流程的第一步,也是創投公司能否找到優質投資案、進而投資賺取報酬利潤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