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承認投資的失敗-投資經驗分享|貝塔語測
勇敢承認投資的失敗-投資經驗分享

Facebook  Facebook  

  在進行投資前,投資人應先認識自己,分析自身個性,是屬於積極型或是保守型的投資;其次是衡量對投資知識的了解是否充足;再來是評估自身承擔風險的能力、職業型態、資產的多寡等資金條件-究竟應分配多少資產額度在投資上、能夠承受多大的損失。

    投資是一門具有相當學問的技術,強調知識、資訊、時間點的掌握及經驗的累積。筆者認為,一個成熟的投資人,應累積超過十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對於市場的掌握度也能較高;若投資經驗不足,筆者建議可將資金投入基金,由專業經理人協助操盤投資。另外,筆者在個人投資經驗中,相當重視資產組合的概念,避免將資金投入單一標的,不僅可分擔風險,亦能獲取較為穩定的報酬。

  投資要仔細評估個人的條件,如果是穩定的上班族和退休族群,就應選擇穩健型的投資工具,例如基金、債券等,尋找買進的時點,減少轉換和買進賣出的動作,選擇長期的報酬;若是較為年輕的投資族群,則可選擇較為積極型的投資工具,利用小部分的資金來累積投資經驗,練習買進、賣出時點和市場資訊的掌握。

  另外,投資人要避免「積小勝為大敗」,即有些投資人在獲取利潤後,會將利潤全部100%又投入市場中,經過這樣日積月累,當面臨股市反轉時,造成了投資部位巨額的損失。筆者個人投資經驗中,會將獲利部分用來支應房屋貸款、其他負債之分期付款和日常生活支出,而不會將全部獲利再投入市場。

  而在投資股票方面,筆者建議投資人避免持續追蹤已賣出的股票,練習「在選擇中放棄,不迷失自身所堅持的投資方向,也不必過度在意股票賣出後的行情表現,理應尋找新的投資標的,畢竟在市場上仍有許多營運表現優良之企業可供為投資選擇,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不同投資標的評估中,可以學習到許多不同的產業知識,同時亦可訓練自己的投資視野及眼光。

  關於停損點的掌握,就得要依據投資人自身投資經驗的判斷、市場資訊和進出時點的掌握。如果是公司的投資部位,自然必須要嚴格要求停損,這是公司文化和制度的堅持;而在個人投資部分,停損於否就需要謹慎評估。筆者過去在個人投資經驗中,是不建議進行攤平,除非投資部位跌的過深,低於設定之停損點,且投資部位本身在過去營運績效表現良好,判斷未來行情走勢對該投資部位有利,才會採取攤平的作法。

  筆者認為,談基本面通常是用來解釋投資標的漲跌的原因,其實影響市場最大的還是來自於資金面的部分,若資金量夠多夠大,包括外資、國內資金,等市場行情走勢向上,才會來研究基本面的表現;或是資金量不足,市場走勢向下時,便會去分析基本面,包括失業率、GDP等總體經濟數據。

  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個人投資經驗,是在金融海嘯時,所持有的投資組合遭受衝擊而有損失,其中兩個投資標的佔據投資組合較大的比例,皆跌了78成左右。當時筆者所採取的作法是重新審視這兩個投資標的,何者在未來景氣回溫、資金行情出現時,較有機會回升,仔細評估過後,保留基本面較好的投資標的部位,而將賣出另一個投資標的所得到之資金投入該部位中。最後結果證實,當時的投資決策是正確的,留下之投資部位在景氣回升時,因資金行情的出現,出現了回升反彈的走勢,降低了因金融海嘯衝擊所造成的損失。

                             作者 謝劍平

資料來源

王志鈞-勇敢承認投資的失敗   天下雜誌

文章分類:CFO實務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