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中大型企業跟金融機構都需要一位能夠跟執行長一同經營公司的財務長。以筆者實際擔任財務長的經驗, 新到任的財務長,必須先把公司的資產負債表(BS)了解清楚。在資產負債表中,負債跟資產和股東權益都會紀錄公司歷史資訊非常清楚, 尤其現代會計技術的進步,如果仔細的閱讀公司的合併財務報表及附註事項,就能對公司的經營全貌有所掌握。
以資產負債表來看,左邊是公司資產,資產項下有很多公司可以再運用的資源,財務長必須懂得如何從中取得額外的利益。例如說,公司是否有很多土地資產可活化,或是否有些新的事業可以分拆出去成立子公司。例如,聯電當初將聯發科切割出去,造就了聯發科現在有那麼高的市值,同時聯電也受益於聯發科的投資收益。而在資產負債表右邊,是關於負債及股東權益。財務長的主要工作是能夠幫助公司取得便宜的融資資金及合理的負債比例,也要把公司的信用評等維持在高的水準。例如,筆者服務的公司在股東權益項下,有近兩千億的資本公積,所以筆者的公司也做了一些資本管理(Capital management) ,可以讓股東收到特別的股利。除此之外,財務長也常要隨著資本市場的變化及公司的需求,從市場買回公司的庫藏股(buy backs) ,以維持公司股票的流動性。
一位現代財務長(CFO)常常要跟執行長(CEO) 以及策略長(CSO) 一起擘畫公司的未來。 因為財務長掌握很多公司的財務與業務資訊,就像公司裡的智庫一樣。 如果能再掌握公司的策略方向,就能有更多擴充公司的機會。例如,掌握併購案(MMA)的機會,也能適時地成立新的Venture。 財務長也常是公司對外的窗口,通常會兼公司的發言人,也會常跟投資銀行(IB) 或是私募積金(PE)打交道。所以會適時掌握很多資本市場資訊,也會開闊自己的國際視野。
通常,財務長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是在美國掛牌的公司,還要遵守美國的沙賓法案,維持公司的透明度,是財務長很重要的任務。所以,財務長也常要與投資法人見面,提供即時跟正確的資訊給海內外投資法人。所以財務長也要常常出國去拜訪投資法人(如果外資持股比例高的話) 。
風險控管現在是顯學,因為未來面對的不確定性很高,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和負債會隨時的變化,所以如何掌控風險及做出即時的判斷和決定,無論停損或停利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近年金融海嘯因素的影響,CREDIT RISK(信用風險)影響越來越大,因此,財務長及其幕僚也要隨時掌握往來對象的信用風險。
相較於會計處理多屬歷史資料的彙整,財務操作更強調應帶領企業「向前看」。財務長應能全盤掌握企業所處產業的趨勢與經濟走向,分析總體環境對企業的利弊得失,以便排定企業投資、融資等活動之優先順序,有效的將營運收入轉為現金流量。此外,近年來格外受到重視的投資人關係,財務長亦扮演關鍵的角色,企業若能爭取投資人對其經營績效的認同,將有助於股東增加持有期間,降低股價波動,使股價易於反映其應有的價值,以便達到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使企業價值及股價極大化。為了要得到投資人的支持,提升資訊透明度並傳遞企業重視股東權益的理念是不二法門,讓投資人充分瞭解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才能爭取其信賴,最後形成企業與投資人雙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