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匯率操作案的最終結果與其影響分析|貝塔語測
中華電信匯率操作案的最終結果與其影響分析

Facebook  Facebook  

           20079月中華電信與高盛簽下長達10年的條件式KO(Knock-Out)選擇權交易,向高盛購買美金,雙方每兩個星期交割一次。此KO選擇權具有觸及失效條件,在期間若即期匯率觸及失效條件所設定的價位32.7元,則此選擇權失效。

        20083月,因新台幣匯率急速升值,使該選擇權交易產生40億元的帳上虧損,引起市場關注,後因中華電信財務操作得宜,,隨著新台幣匯率回貶觸及32.7元,使得該選擇權失效,原先40億元的帳上虧損得以全數回沖,最後甚至還以獲利3,000萬元收場。

        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分析此事件對中華電信財務操作的意義與影響

  1. 中華電信的財務部門經由此事,見證到衍生性金融商品深奧的實務操作學問, 也因此建立了各種商品的標準作業模式及風險控管的程序, 經歷這段過程,將大幅提高整個中華電信的財務操作能力。
  2. 另一方面,中華電信也因此事件學習到與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談判協商經驗。
  3. 根據媒體評論,中華電信匯損事件發生在2008年的3, 因為中華電信主動披露此外匯操作的事件,立刻獲得主管機關的強力關注及協助,也因此對國內的企業在外匯操作上產生預警的作用,使得台灣在9月份爆發全球金融海嘯之後, 所受到的創傷或影響比起鄰近的亞洲國家都輕微許多。 例如,香港的中信泰富(CIPTIC)以及中國、韓國等大型企業都損失慘重。
文章分類:CFO實務講堂